[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霜]年初,欧洲不少大学陆续放出2025年的博士岗位,一些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相关信息。其中,有关瑞士的留学内容显得有些特殊。去年10月,世界顶尖学府之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出台新安全筛查规定,收紧在特定科技领域硕士、博士课程的招生标准。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称,这一变化将影响来自伊朗、阿富汗和俄罗斯等受国际制裁国家的申请人,“不过,受影响最大的将是中国留学生”。
《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场安全筛查至少从2022年就开始酝酿,由该校近年来新成立的出口管制办公室牵头推进。在国内社交媒体上,这一消息引发留学生群体不满和不解,有人感叹“中立国不再教育中立”,有人表示目前这只是瑞士个别学校“步美国政府的后尘”,他们希望其他学校不要效仿和进一步收窄国际学术交流空间。
严格程度“史无前例”
一名不愿具名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中国博士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去年10月24日,学校在网站上发布了安全筛查相关文件。《环球时报》记者看到,需要筛查的将是申请与军民两用技术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生,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化学、应用物理、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技术等。
文件列出4项筛查标准:之前在“有安全风险的机构”受过教育,比如军事相关或受制裁的大学;来自受到制裁或适用两用物品出口管制规定的国家;受到“受制裁国家”奖学金、交流计划或其他可疑资金来源的资助;申请的应用研究学科领域或学位课程受到官方监管,适用于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或者研究课题属于关键领域类别,又或需要用到关键技术。“如果满足多个此类标准,学校建议拒绝申请。”文件写道。
至于受制裁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在一份附加文件中将17所中国大学列入。该校出口管制办公室还额外编制了一份禁运和风险国家名单,称来自名单上国家的学生将接受筛查,中国被列入其中。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曾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任职的科学家的话说,这种对国际学生的筛选严格程度前所未见。不过,目前仅有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出台了安全筛查政策。北京筱奇欧亚教育创始人刘筱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他瑞士公立大学和私立学院目前依然欢迎中国学生的申请,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两年前就开始酝酿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最新安全筛查并非毫无征兆。一名在该校攻读计算机领域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表示,去年,他就从实验室处得知有“国防七子”背景的中国学生因为安全审查而被学校拒绝的情况。前文所述机械工程专业的中国学生还向《环球时报》记者展示了一篇《新苏黎世报》2022年的报道,其中已透露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安全筛查计划。
报道称,有瑞士大学正在设置“检查站”,配合情报部门,拒绝与中国科学家合作。这背后是出于对中国获取西方知识技术的担忧。报道中专门提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当时“最新成立的出口管制办公室”,而这一机构恰恰是最新安全筛查公告中明确提及的主要参与方。
2024年10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更进一步,将“出口管制”列为筛查原因。校方表示,学院开发的适用于军事用途的技术(包括知识)受法定出口管制和制裁条款约束,“必须将滥用风险降至最低”。这让中国学生难以信服,上述计算机专业的中国学生表示:“整个政策以出口管制为出发点,很荒谬。”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有瑞士大学以出口管制为理由对研究合作进行安全筛查,背后逻辑还是有部分瑞士人认为教育是需要树立所谓“安全意识”的领域。他认为,瑞士要对教育研究交流进行限制,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名目,因此将出口管制从商品、技术扩大到知识层面,以此避免直接指向更广泛的安全问题。
目前还不明确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出口管制办公室将如何执行最新安全筛查。上述机械工程专业学生表示,校方在一场内部说明会上表示将对所有申请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我认为硕士和博士申请都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光凭出口管制办公室和招生办公室的能力,很难做到。”
安全筛查更像手段和借口
在安全筛查公告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特别提到筛查标准“以瑞士、欧盟、美国和英国的制裁名单为依据”。然而,瑞士既不是欧盟成员国,也不是美国盟国,且到目前为止自称政策中立。
实际上,公告中的标准早在上述《新苏黎世报》2022年的报道中就曾被提及。报道称,瑞士大学越来越多地参考美国和欧盟法律,以免违反西方制裁规定。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院长办公室负责国际事务的主管哈格斯特罗姆解释称:“我们的大多数教授都来自国外……出于义务考虑,我们必须确保他们不违反原国籍国家的法律。”
报道还提到,根据美国法律规定,一旦美国的产品被用于研究,“该国的出口管制规定就适用于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哈格斯特罗姆称:“这种风险阻止了许多人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研究。”
2024年12月13日,瑞士联邦政府还在网站刊登一份公告,联邦委员会将继续制定“国际统一的”两用产品管制清单。联邦委员会指示联邦经济、教育和研究部在2025年年底前制定一份两用物品清单,将其添加到《货物管制法》现有清单中,“确保出口管制继续在国际上协调一致”,且“最新技术和未来技术的发展”都能受到国家出口管制的约束。
值得一提的是,瑞士联邦经济、教育和研究部管理着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组成的“联邦理工学院联盟”。
由此可见,“中立国”在政策上越来越向其所谓的“国际”看齐。有不少人担心,在当今世界局势下,留给瑞士的“中立空间”会不会越来越窄?尤其是从2022年俄乌冲突开始后,瑞士的许多政策已不再从“中立”出发。此外,从横向参考,与瑞士有密切经济联系的欧盟近年来不断出台各种法律法规,把安全塑造成统辖所有领域的基本原则,2024年年初还提出关于加强研究安全的建议。崔洪建表示:“欧盟一旦开始实践,将影响瑞士的政策。”他认为,瑞士高校的安全筛查更像技术手段和技术借口,最终依据的不太可能是审查对象的具体信息,更可能是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走势。
中国留学生群体努力发声
多数接受采访的中国留学生都认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最新筛查规则有很强的针对性。正如彭博社援引该学校的统计数字报道称,从2018年到2023年,该校招收的中国学生人数翻倍,达到1300名。受访中国留学生、助教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2023、2024届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有所减少。
安全筛查的消息也传到其他中国学生耳中。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陈昱(化名)表示:“一些担心明年去不了目标大学的公派留学生,便申请了其他学校,其中有不少改派到了新西兰。”一名在德国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刚刚申请完博士项目,就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安全筛查,她表示:“虽然我的专业并不在限制范围内,但这也是一种趋势和信号。”
接受采访的中国留学生正在努力发声,苏黎世中国学联等学生组织也与校方进行了沟通。“因为反响太过强烈,校方的态度有所软化,说标准仅供参考,并非硬性。”一名中国留学生表示,“目前对在读学生来说影响不大。”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理工科类学校,也是非常国际化的地方,在博士阶段,瑞士人甚至是少数。平时生活中,学生们对政治其实并不怎么关心,我认为学习氛围并没有受到国际时局的影响,学校内部也存在很多不同意见。”机械工程专业的中国学生表示。
众所周知,教育合作是中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在瑞留学生说,瑞士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比如,圣加仑大学2023年举办中瑞自贸协定签署10周年评估报告发布会,苏黎世大学还有“中国日”活动,这些活动都加深了瑞士青年对中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