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是北上广深几个国际教育高地中,仍然一路高歌猛进的城市,以世外、平和、WLSA、领科等为首的国际化学校纷纷新建分校。老牌国际化学校扩大版图的底气不仅来自于学校出众的办学成果,更源自于火热的市场需求。
在10月19日新浪&微博2024国际化学校择校展·上海站的现场,有近千组择校家庭位为好学校奔赴而来。这些家庭就自己对学校的教育期待、教育规划困惑与各国际化学校招生官、校长、教育专家做了深入交流。现场,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东鼎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校长刘鹏接受了新浪的专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东鼎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校长 刘鹏
问题一:课程设置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一所国际学校,我们的课程设置始终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展开,不仅注重学术成绩,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全球视野。我们的课程设计融入了许多创新元素,旨在帮助学生在学术之外,全面发展个性和技能。
1. 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我们学校采用了国际认可的A-level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本地文化和国际前沿教育理念,提供了多样化的学科选择。从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到人文艺术,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课程组合。这样的灵活性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术需求,还能鼓励他们探索多领域的兴趣爱好。
2. 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融合
我们在课程中融入了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术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时间管理和领导能力。同时,我们还鼓励跨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将数学、科学与社会学科、艺术等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3. 国际视野与全球公民意识
作为国际学校,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理解是我们课程设置的核心之一。我们通过多元文化课程、国际交流项目以及全球问题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全球挑战。学校同时也通过活动来实现,比如“国际理解月”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世界历史和地理,还鼓励他们参与全球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公民意识。
4. 个性化学习与辅导
我们注重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发展路径,因此我们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了辅导计划。通过小班教学、导师制和定期的个别辅导会议,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个人关注。我们也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他们在学术和情感上都能健康成长。
5. 技术与数字化学习的融合
在我们的课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创新元素。我们通过在线平台和教育技术工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不同软件进行科学探究,利用编程课程提升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更高效的针对学生的情况设置个性化作业和辅导。
6. 丰富的课外活动与领导力培养
除了学术课程,我们还设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包括艺术、音乐、体育、辩论、公益活动等,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质。我们还开设了领导力项目,通过模拟联合国、创业挑战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7.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通过与本地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开展志愿者活动和实习项目。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还让他们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技巧。
结语
我们始终相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更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未来领袖。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课程设置,我们致力于为每位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最广阔的成长空间,帮助他们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问题二:回顾2024年国际教育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变革”
2024年是国际教育行业迎来深刻转型的一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继续加深,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教育不再只是为学生提供单一的跨国文化体验,而是全面融入数字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元素。
1. 数字化学习的普及与深化
在2024年,数字化教育工具已经成为国际学校的常态,尤其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应用让教学更加灵活和个性化。这不仅让学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打破了地域限制,使他们与全球的教育资源和专家无缝连接。
2. 学生需求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今天的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教育路径,选择课程时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学术科目,而更倾向于跨学科、实践性强的课程,如编程、设计思维、社会创业等。2024年,国际教育领域越来越多地回应这一趋势,通过项目制学习(PBL)、实践学习和社会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实现学术与个人兴趣的平衡。
3. 全球视野与文化理解的提升
随着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2024年国际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公民意识。在跨文化交流方面,学生通过虚拟国际合作项目、全球议题的讨论,培养了跨文化的理解力和包容心。与此同时,学校也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在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同时,提升其解决复杂全球性问题的能力。
总结感受:
2024年是国际教育行业的“变革”之年。在全球化与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教育模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更加多样化、灵活化和全球化。国际教育机构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学术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全球责任感,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展望2025年国际教育行业的发展
一句话期许:
我期待2025年国际教育行业能够在创新和包容性教育的双轨道上继续前行,培养出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理解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帮助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引领积极变革。
1. 推动教育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2025年,国际教育应更加关注学生背景、学习风格和个性化需求的差异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独特的学习路径。特别是在支持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方面,学校应更加注重通过文化包容、尊重差异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获得归属感。
2. 深化与全球社会的联结
未来的国际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应激励他们参与全球性的社会议题,如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和科技伦理等。通过与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及社会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在校期间获得实地经验,了解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对现实问题的行动方案。
3. 教育科技的进一步变革与融合
2025年,我们期待教育科技能更深度地融入课程设计与日常教学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习体验。AI驱动的个性化辅导、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如虚拟现实课堂)将帮助学生以自己的节奏学习,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三:个人社交属性与风格多面性
作为国际部校长,在不同社交场合和教育场景中展现的风格具有多面性,灵活适应不同的角色和需求。这种多样性不仅增强了我在社交场合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在学校领导、学生管理和家长沟通等多方面取得平衡。
1. 在正式教育场合中的风格:专业与战略性
• 特点: 在正式的教育会议、校内重大活动或教育论坛上,我倾向于展现专业性与战略思维。我会专注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清晰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未来方向。同时,我注重数据驱动决策,能够利用行业趋势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数据,阐述我们在提升学术水平、学生发展及国际化进程中的具体成果。
• 风格: 我会保持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强调思路的逻辑性和行动的可操作性。在这样的场合中,我的沟通风格更偏向果断和务实。
2. 在社交活动中的风格:开放与包容
• 特点: 在社交活动、行业聚会以及非正式的场合,我的风格更偏向于开放与包容。我愿意倾听来自不同领域的意见,与同行、家长以及合作伙伴进行深入的对话。这些互动往往是轻松的,并充满信任感,我通过分享学校的理念与未来计划,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吸收有价值的反馈和新想法。
• 风格: 在这些场合,我倾向于展现较高的亲和力,并保持一种谦虚、开放的态度。我愿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热情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这种包容性常常帮助我在多元化的社交环境中取得信任与支持。
3. 在面对学生和家长时的风格:关怀与亲和力
• 特点: 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时,我展现出强烈的关怀和亲和力。我认为每位学生的需求和成长路径都应得到尊重和关注。因此,在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时,我会更加倾听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情感与学术上的挑战,尽可能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帮助。对于家长来说,我重视与他们的双向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并回应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反馈。
• 风格: 在这些场合,我展现出耐心、包容和细致的特质,沟通方式更加温和且充满鼓励。我相信这种方式能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增强双方的合作关系。
4. 在教育创新场合中的风格:探索与创新
• 特点: 当参与教育创新相关的活动时,我的风格更加开放和探索性。无论是面对技术专家、教育创新者,还是教育技术公司的合作伙伴,我愿意讨论前沿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课程创新以及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并致力于将这些新思路引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中。
• 风格: 我展现出对教育变革的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喜欢挑战传统观念,并探索新的可能性。这种愿意创新的态度帮助学校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